“血拼”是岁终年末杭城各大商场的一个年景。然而,杭州人的“血拼”路线,随着旅行团的新马泰、欧洲游、港澳游,延伸到了世界各地。今年在人民币坚挺的背景下,美元频跌,港元相形见“软”,其他各种货币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动。年终出境“血拼”的市民还要在汇率方面补补课,以免出境购物时吃亏。 现金“血拼”选准币种 很多市民出境时不考虑出行地使用的币种,而是将所有的外汇额度全部换成美元。“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理性”,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私人金融顾问郭剑说,“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”。 市民现在出境旅游前可兑换到相应的外币,可供选择的币种主要有美元、欧元或者是港币等。兑换美元出行,还是兑换成出行地的货币,主要依据外汇市场走势情况来决定。“尽量减少多币种间进行换兑”,郭剑解释说,这样可以避免汇率转换带来的损失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2000年欧元兑美元的中间价为0.823,如果在当时持1000美元到欧洲,实际等同于手里有1215.07欧元。但现在情况不同了,美元大幅走软,欧元兑美元的最高价一度达到1.35,因此,现在市民手持1000美元,到欧元区旅游,仅能当740多欧元消费。 在欧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,持欧元到美国等非欧元区旅游,会消费得很实惠。比如去年早些时候,用欧元在美国买一个价值1000美元的商品,当时欧元兑美元的中间价是1.2,你就要支付833.33欧元给对方,假定产品的价格不变,因欧元升值,三个月后这个商品就只需支付740.74欧元,相差了92.59欧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