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战略与定位

要真正做到服务营销,谈何容易。因为,对于机场而言,非航业务的发展,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。它通常需要我们从战略的视角去思考,我们应该发展怎样的非航业务?简单地说,就是发展非航业务,可能需要我们全面、系统地思考机场管理的众多要素,如:机场本身的战略定位问题、候机楼的整体设计与布局规划问题、机场的整体形象问题与机场管理制度体系问题等。

  首先是机场的战略定位,这无疑是机场一切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方向。无论是大型机场,还是小型机场,只有准确的定位,才可能有成功的经营与管理。尤其是大型机场,是否具备了构建枢纽的条件,可能建成一个怎样的枢纽,在一定意义上就决定了机场本身非航业务的定位与发展。以新加坡、迪拜等这些以国际枢纽理念运营的机场来说,其商业策略的核心就是隔离区免税商业与机场濒临商业区建设并重,努力将机场打造成一个中转购物与休息的天堂,从而为机场的枢纽建设提供更多旅客愉悦的体验

  其次是机场的整体形象,这是一个与地区经济与文化定位紧密结合的话题。任何一个机场,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航空运输节点本身,而在于对所在城市,甚至是所在地区经济与文化形象的展示,它是一个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窗口,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。因此,在机场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点点滴滴,都沉浸了极重的地域色彩。机场非航业务的整体设计,包括商品品牌、商家的选择,以及场所的布局、设计主题与风格都可能需要服从这一形象要求。

  再次是候机楼设计规划,非航业务不能牺牲机场基础性服务的质量。也就是说,在考虑非航业务的发展与规划时,可能不是在候机建设完成之后,而是应该在规划设计之初,就要融入非航业务发展的理念,将机场基础性服务流程、视线与非航业务服务的流程与视线有机结合起来,合理地考虑商业零售布局、各类消费场所的分布与面积规划等。

  最后就是机场的管理制度体系,这决定了机场非航业务发展的竞争力。无论是国际民航组织(ICAO),还是一些优秀的机场,如香港机场等,在非航业务发展过程中,始终坚持审慎性的商业原则,设定合理的商业收入与服务指标,严格商业管理程序等。这样做的目的,一方面是要为机场的所有用户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,吸引更多的客户在些发展;另一方面则是要创造一个合理、优惠的消费环境,吸引更多消费行为的发生。

  因此,对于国内的机场而言,我们需要重新塑造机场发展的理念,将机场的整体经营活动理念前移到机场建设规划的阶段,从而达到机场航空性服务与非航空性服务之间的有效整合,形成机场的良性发展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