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纸箱子40元、一根包装带15元、缠几圈保护膜20元……新华社记者在多地机场调查发现,机场行李打包操作简单,包装用具成本低廉,打包费却“飞上天”,且定价随意、过度包装、收费混乱十分普遍,引发乘客强烈不满。
批发价1.8元一个的小纸箱,到了机场一“镀金”,价格竟然飙涨到了几十元,这种显而易见的坐地起价透着一股“宰你没商量”的意味。何况,畸高的打包费只是机场高价服务的一个缩影,过度包装、收费混乱、高价餐饮等现象也是普遍性存在。即便是一些理应全国统一零售价的快餐连锁企业,到了机场价格也水涨船高。甚至曾有媒体报道乘客晒出过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机场高价餐——一碗牛肉面加一壶奶茶竟然收费380元。离谱到这种程度,堪称“贵族价”、“土豪价”。
而机场的高价商品,也只不过是公共交通场所商品服务价格畸高的冰山一角。恐怕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,不光在机场,在火车站、高铁站、汽车站等地,物价也都会“高人一等”。造成这种“坐地起价”的原因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消费者别无选择。刚性的消费需求,遇到垄断性的经营霸权,便孕育了种种高价怪胎,让消费者怨尤不已。
不管是机场,还是火车站、汽车站,都是稀缺资源,具有高度的垄断性;其商业服务设施也有高度的封闭性,往往“只此一家别无分店”,貌似卖什么价得看商家的脸色。但是,在垄断性之外,这些场所也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点,其提供的也是公共服务,所以不应一门心思钻到钱眼儿里。与其让消费者望而却步,“宰”一个是一个,不如“广种薄收”,通过平价商品和服务创新吸引消费者。在欧美一些国家,因为物美价廉和服务周到,很多机场都成了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,钱照样能赚到,还能获得旅客的青睐,两全其美。这是经营理念的霄壤之别,两相比较,高下立现。
打掉公共交通场所商品服务的高价怪胎,关键是要拔除垄断公共资源借权生利的病根。唯有打破垄断,引入市场竞争,让机场等交通场所回归公共属性,才能还价格一个公道,还消费者一份公平。